年節將至,家庭主婦們上市場採買年菜的同時,可要仔細觀察辨別手上的食材真偽,因為真貨的供給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量,加上價格又高昂,有不肖業者趁機以低價成分混充高價食材來謀取暴利,以致於市面上山寨食品充斥。除了干貝和鮑魚可能是假貨之外,火鍋料中的蟹肉棒,有些是魚漿製成,進補食材的雞睪丸,是以人工香腸皮填充豆腐漿;拼盤料理常見的烏魚子,則是將劣質魚卵填入以豬腸混充的外膜,再壓型曬乾而成,而且技術精進到還能看出血絲,一般民眾根本難以分辨。而以往時有所聞,以豬肉乾混充牛肉乾、羊奶摻牛奶、假蜂蜜、假燕窩等摻偽黑心食品事件更是層出不窮。
食品以假亂真 小心傷了荷包又傷身
日前有民眾到日本料理店用餐後,把鮭魚卵帶回家放入冰箱冷藏,沒想到發現魚卵竟變得乾扁,疑似店家以冒牌貨魚目混珠。雖然真、假鮭魚卵外觀幾乎一模一樣,但裡頭成分卻是天差地遠。假鮭魚卵成分是用動物性明膠,包裏住海藻、果膠、沙拉油製成,富有彈性且摔不破,而真的鮭魚卵則是顆顆大小相近,也較富有黏性。兩者在成本上也是差異甚大,真的鮭魚卵1公斤要價3,000元左右,冒牌貨卻只要花費600~800元就能買到相同份量,價差3~5倍。
花大錢買的食材如何分辨真偽?一、鮭魚卵:將真、假鮭魚卵分別放入熱水裡,真貨會相溶於水並有蛋白質流出,把水變成乳白色;假的則是變成一片片的膠膜,且只會流出少許油漬。二、燕窩:除了顏色不同,真、假燕窩泡水後,假貨比較透明,真的燕窩,纖維會比較多,且顏色偏黃。三、雞睪丸:真貨形狀像碗豆,外皮紅潤,表面可見密佈如蜘蛛網般的血絲;假貨的形狀較圓潤,顏色死白,表面看不到血絲。四、烏魚子:真貨是現宰活卵製成,外觀血絲綿密細膩,晶瑩剔透,呈現深橘紅的色澤;假貨則是看起來較混濁,血絲分布不均勻,色澤也差很多。
仔細選購 以防買到黑心冒牌貨
這些食品摻偽、劣質次等貨被當成高檔貨販售的事件比比皆是,不僅擾亂市場交易機制的安全,也損害了消費者權益;倘若食材中使用不良成分摻混,更有危害消費者健康之虞。提醒您,如果不是行家根本很難辨別食材真偽,因此,除了貨比三家之外,還得特別看仔細,才不會買了劣質貨吃虧上當,傻傻當了冤大頭。
原來攏是假ㄟ 加工食品充斥
記者:陳璐璐 2011/06/06
這幾天,簡直是風聲鶴唳,原本生活中大家倚賴的飲品、營養品,怎麼都變成毒害身體的幫凶了?但是,除了目前已知的塑化劑問題之外,其實看似安全、加工繁複的各類食品,在日本早有人揭櫫製造的玄機。例如大家常吃的蔥鮪軍艦卷、手捲,正品應該是取自鮪魚骨邊的肉質,所以特別滑嫩。但既要便宜,又得可口,於是商人們便把沙丁魚、秋刀魚等的赤身做泥,接著經過脫味、增色、施以乳瑪琳油脂調整成分等作法,再加上化學調味品後,就成了壽司餡。
還有看起來圓滾可愛,撲茲一聲在嘴裡很香鮮的鮭魚卵。其仿造品的構想,原來是來自一間專門製造塑膠、化學品會社的點子。而這種魚皮,雖說是海藻酸鈉跟氯化鈣做出來的,中身跟魚子也是增黏多糖體製品,但調味過後,樣貌卻幾可亂真。
至於霜降牛排,本來是極珍貴的食材,不信去台灣鐵板燒打聽一下價錢,沒有六、七張小朋友是吃不到套餐的。可是就是那麼奇妙,原本稀少的霜降部位,如今怎麼到處都吃得到呢?理由就是日本商人把赤身牛肉裡,注入了牛乳蛋白及和牛脂肪來偽裝。
接著,藉用牛肉會逐漸熟成,自體酵素來轉化肉質的特點。廠商再研發出可分解蛋白的植物酵素製劑,來讓赤身的肉質更加軟嫩。而這種肉,雖然不致於有問題,但你吃到的肉味,則有了微妙的不同。導致味覺記憶,終生就被教育成如此了。
然而,最值得深思的還是,為什麼含添加物的食品會如此氾濫呢?我想過度追求、倚賴口感的習慣,可能是原因之一。且大家過於相信廠商大批採購的商品,便宜點兒是應該的。卻沒想過:當省錢、省事買罐頭、飲品食用時,其實也放棄了自己去採購、用口腔咀嚼食物、水果,體會到真味道的機會。
因此,與其恐慌吃了多少塑化劑,倒不如轉念去想,今後可藉由自己手中烹調、處理的食物,是否可以增量呢?其實新鮮的自製品,才是最好的食物來源。而面對成長的孩童,若能養成習慣不吃「過度加工」的食品,相信這比供應更多營養品、補品,在體魄養成上當有更大的助益。
新聞來源:卡優新聞網
新聞網址:http://www.cardu.com.tw/news/detail.htm?nt_pk=22&ns_pk=12857
留言列表